解决纠纷的三种调解技巧
调解的技巧是什么?在审判工作中,调解更多地用于婚姻、家庭等民事案件。在审判过程中,我们应该坚持用心解释法律,用巧妙的理解使案件顺利调解,用情感和洪德等技巧。
法律是抽象和严格的,事实是具体和多样的。在审判工作中,我们应该坚持同等重视调解和审判工作的原则,特别是在婚姻、家庭、私人贷款等案件中,更加重视调解的作用。
如何利用调解来解决审判案件中的纠纷?
调解技巧1,用心解释
庭审前,认真了解案情,耐心听取当事人意见,是积极开展调解工作的基本环节。
案件的调解需要以法律为基础,以事实为标准。法官需要将当事人的具体事实与抽象的法律规定联系起来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规定,使当事人能够理解其请求或其辩护意见中存在的不合理性,以及法律不能支持其请求的原因,帮助当事人澄清解决纠纷的方式,避免一些毫无意义的纠纷。
每次收到民事纠纷案件时,首先要仔细阅读文件,对案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。当案件当事人在庭审前打电话或询问案件情况时,他们会特别注意通过谈话了解纠纷的原因及其对案件的态度,然后判断双方达成调解的可能性。在确认案件可能进行调解后,收集所有与案件有关的信息,开始法庭调解。
调解技巧二,用巧妙理解
在调解过程中,灵活掌握各种调解技巧对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在多年的审判工作中,我积累了一些典型的案例和调解技巧,通过调解不同的案件和不同当事人的接触,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案件中。例如,如果离婚诉讼中的一方有过错,如果过错方要求离婚,而无过错方不同意离婚,在这种情况下,一般不允许离婚。在法庭审判中,利用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基础进行调解,指出过错方存在的问题,要求过错方积极纠正;对于无过错方起诉过错方离婚,但过错方不同意离婚,并积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保证悔改的,可以说服原告从家庭和子女的角度考虑,从而促进离婚案件的调解和和解。
调解技巧三,用情
透视当事人的真实想法,抓住焦点,用真情感动当事人,是调解工作成功的有效途径。
在整个审判过程中,眼睛应注意观察当事人的言行,思维清晰,询问准确,从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,判断情绪变化,找到调解的切入点,进入调解过程,尽可能解决一些实际困难,感动当事人,接受法官的调解。
在审理两名70多岁的老人要求儿子支付赡养费的案件时,被告在收到法庭传票后没有出庭。虽然本案可能缺席审理,但他了解到,多年前,在儿子与第二位老人发生家庭冲突后,他与妻子和孩子一起住在另一个村子里。虽然这两个村庄相距不远,但双方已近十年没有见面,现在两位老人要求被告支付赡养费不是主要目的,而是想在他们死前见到他们的儿子。
在本案中,您可以联系被告所在村委会的工作人员,了解被告当前的生活状况,然后到被告家中与被告进行详细讨论,告知其父母当前的生活、身体状况和渴望与被告见面的情绪,了解原因并行动起来。经过反复劝说,被告最终出席了庭审,并与父母达成了调解协议。在庭审期间,两位老人泪流满面,他们的儿子向父母深表歉意。